广东深圳的刘女士上了一堂免费的养生课,就在工作人员的推销下,花一万多元买下了一条号称对身体有奇效的理疗毛毯;去年8月,山东菏泽成武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,某健康生活馆销售的“5A塬头贡”产品号称可以治疗疾病、强身健体,但消费者发现这些产品没有任何疗效;2021年,央视曝光一组养生骗局,在江苏常州,一款名为“金能量大盐湖水”的天价产品让不少老年人上当……
花样百出的养生骗局,你或你的父母“中招”了几个?正确的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?科普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业界专家。
1
保健食品不是治病良药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,尤其是广大老年人,对养生保健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望。有人就看准了这一“商机”,打着保健食品的旗号进行诈骗。
“保健食品也称功能性食品,是一个特定的食品种类。它具有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,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,适用于特定人群。”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说,很多商家打着“抗癌、延缓衰老”的效果来兜售保健食品,实际上,保健食品只对一些特定的人群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,对于延年益寿并不一定能发挥明显效果。
,皇冠信用网(www.hg8080.vip)是一个开放皇冠信用网即时比分、皇冠信用网开户的平台。皇冠信用网平台(www.hg8080.vip)提供最新皇冠信用网登录,皇冠信用网APP下载包含新皇冠体育代理、会员APP,提供皇冠信用网代理开户、皇冠信用网会员开户业务。
“上述案例中的‘金能量大盐湖水’因主要成分是氯化镁,长期饮用会引起电解质紊乱,从而引发腹泻等不适症状,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心脏健康。”马冠生说。
图源:CCTV2
除了打着保健食品的旗号行骗,很多诈骗分子还把黑手伸向了特殊医学食品(以下简称特医食品)。特医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、消化吸收障碍、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,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。比如,对牛奶过敏的宝宝喝的水解奶粉或者氨基酸配方奶粉就属于这一类。
“特医食品不是普通食品,虽然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与普通食品或其他特殊膳食食品共同使用,但需要注意的是,特医食品也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使用。”马冠生介绍,“特医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,不得宣称保健功能。”
2
“碱性体质更健康”并无科学依据
去年3月28日,央视财经频道曾曝光云南昆明一家水企业打着“弱碱性水能保健”的幌子来欺骗消费者的案例。尽管多年前,专家就对这个谣言进行了澄清,但依然还有很多企业以宣称“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,只要喝弱碱性水就能解决”来误导消费者。